品茗软件技术文档
1. 产品定位与行业应用
品茗软件是品茗科技为建筑行业研发的数字化工具集群,覆盖工程招投标、施工设计、项目管理、资料归档等全生命周期需求。其产品线包含品茗智绘标书软件、品茗三维模板脚手架工程设计软件、品茗施工资料管理软件及品茗BIM施工策划软件等,已广泛应用于房建、市政、交通、水利等领域,助力企业实现施工标准化、管理智能化和数据规范化。
2. 核心功能模块解析
2.1 智能标书编制与管理
品茗智绘标书软件专为技术标书编制设计,支持施工组织设计、施工方案等文档的自动化生成。其核心功能包括:
模板智能匹配:内置土建、市政、钢结构等12类专业模板,支持关键词检索与云端素材库调用,用户可通过拖拽方式快速组合内容。
格式自动化处理:一键实现目录生成、段落排版、格式检查,兼容各地投标规范要求,减少人工校对时间。
协作与复用:支持企业自定义模板库搭建,实现标书素材的云端共享与版本管理。
2.2 三维模板脚手架设计
品茗三维模板脚手架工程设计软件基于CAD与BIM技术,提供从验算到施工图输出的全流程解决方案:
智能验算引擎:整合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》等标准,自动校验架体参数(如立杆间距、剪刀撑设置),输出计算书与改进建议。
参数化建模:支持三维节点模型调整,实时同步设计参数,生成平面图、剖面图及材料用量统计表,精准指导现场施工。
材料优化:按楼层或施工段统计钢管、扣件等用量,支持周转方案模拟,降低材料浪费。
2.3 施工资料数字化管理
品茗施工资料管理软件实现工程资料的电子化归档与智能填报:
规范符合性:内置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》等最新规范,自动关联检验批、分部分项工程表格,确保数据逻辑一致性。
智能辅助工具:提供晴雨表自动生成、试块到期提醒、CAD图纸嵌入等功能,减少重复劳动。
多端同步:支持工程数据云端存储与多设备协同编辑,满足项目团队分布式办公需求。
2.4 BIM施工策划与模拟
品茗BIM施工策划软件聚焦施工平面布置与进度模拟:
快速三维转化:将二维平面图一键转换为三维模型,支持塔吊半径、临建设施等参数化调整。
施工动画生成:设置关键节点后自动渲染施工模拟视频,直观展示土方开挖、结构建造等工序。
安全合规检查:基于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》自动识别布置风险点(如消防通道阻塞),优化现场安全方案。
3. 系统配置与安装要求
3.1 硬件环境
最低配置:Intel i5处理器、8GB内存、2GB独立显卡(如NVIDIA GTX 1050)、20GB可用存储空间。
推荐配置:Intel i7处理器、16GB内存、4GB专业显卡(如NVIDIA Quadro P2000)、SSD固态硬盘。
3.2 软件依赖
操作系统:Windows 10/11 64位,需安装.NET Framework 4.8及以上版本。
辅助工具:AutoCAD 2016+(用于BIM模块)、Office 2016+(用于标书与资料编辑)。
3.3 安装流程
1. 访问品茗官网下载安装包,选择对应产品模块(如“施工云安全计算软件2025版”)。
2. 运行安装向导,按提示完成组件部署与加密锁驱动安装。
3. 启动软件后输入授权码激活,同步云端账号实现多端协作。
4. 技术优势与行业价值
4.1 多维度技术融合
品茗软件深度融合BIM、云计算与AI技术:
智能算法引擎:如高支模方案中自动计算立杆稳定性、混凝土浇筑荷载,确保符合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》。
数据互通性:标书软件生成的施工计划可直接导入BIM策划模块,实现进度-资源联动优化。
4.2 标准化与合规性
规范库动态更新:实时同步住建部最新技术标准(如JGJ59-2023安全检查规范),降低合规风险。
监管兼容性:输出文档符合城建档案馆电子归档要求,支持PDF/Excel/DWG多格式导出。
4.3 经济效益提升

效率提升:标书编制时间从10天缩短至2天,脚手架设计错误率降低70%。
成本优化:通过材料用量精确统计与周转模拟,项目临时设施成本节约15%-20%。
5. 典型应用场景
5.1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
在超高层建筑中,使用品茗BIM策划软件模拟核心筒爬模安装时序,优化塔吊布置;通过三维脚手架软件验算悬挑架承载力,确保结构安全。
5.2 基础设施工程
针对地铁隧道施工,品茗资料软件自动生成盾构掘进记录表,并与监测数据联动;标书软件快速编制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,嵌入计算书与三维示意图。
5.3 EPC总承包项目
整合品茗全系产品,实现从投标阶段的技术标编制、施工阶段的模板设计验算,到竣工阶段的资料归档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提升EPC项目协同效率。
6. 与展望
品茗软件通过模块化设计覆盖工程建设全链条,其技术核心在于将专业规范转化为可执行的算法逻辑,并借助云端协同打破数据孤岛。未来,随着AI技术的深化应用,品茗计划推出智能风险预警(如自动识别高支模超限参数)与AR现场指导功能,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。